普天之下,谁敢说能驾驭纣王的权威?唯有闻太师闻仲一人。纣王面对宰相商容、亚相比干,甚至国之柱石、武成王黄飞虎,皆毫不手软,毫不留情。但一旦站在闻太师面前,纣王瞬间就像是软弱的面团,甚至连一丝抵抗之力都没有,仿佛老鼠见到猫般的畏惧。闻太师只需轻轻摇动手中的王鞭,纣王便会随之震颤,仿佛被雷击中一般,战战兢兢。
闻太师的至高无上的权威,源自先王帝乙的特别授命。正因如此,他能够权倾朝野,连帝辛,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,诚心尊敬。无论纣王的任何命令或决策,闻太师的话语总是举足轻重,仿佛天命所归,无法违抗。
问题随之而来,商汤阵营中有无数英勇的凡人武将,还有无数大罗金仙和准圣的仙人,他们在历史上留下赫赫战功。为何帝乙在临终之际,却偏偏选中了闻太师作为托孤大臣,肩负起辅佐纣王的重任,并将纣王的命运与闻太师紧密相连?闻仲不过是一个半仙之体,截教的三代弟子,为什么帝乙会将如此重大的责任交给他?
展开剩余76%答案,似乎隐藏在闻仲的葬身之地——绝龙岭上。这个地方,不仅是闻仲命运的终结点,它与殷商的历史有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联系。
商汤的崛起与周灭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之处。纣王对妲己的宠爱,修建鹿台,重税徭役,导致民怨沸腾,甚至引来了八百诸侯的联合反抗。最终,周武王带兵伐商,攻陷朝歌,纣王崩溃;而夏桀宠妺喜,奢靡度日,造成百姓疾苦,成汤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剿灭了夏朝,创造了殷商基业。
成汤,实际上是天乙之子,商王契的十四代后裔。那时,他是“商侯”,在东夷部落中,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存在。殷商的故土位于今天的安阳、商丘一带,而其远祖的根脉却在遥远的北方——山东曹县。有人甚至能追溯到辽东的红山文化。
面对夏桀,成汤选择了一条迂回的战略:先从夏桀的亲族手中夺取权力,稳固子姓的基础,然后横跨黄河,越过太行山,进入山西,最后突然袭击夏桀的都城。最终,他在鸣条之战中大获全胜,夏桀不得不退兵,最后死于南巢。
这场战争,不仅是两国的对决,更是一场神与人之间的较量。成汤的胜利,可以归因于他得到了天帝与雷神的庇佑。而夏桀的失败,最终的死因则显然是来自天帝的惩罚——雷神的怒火,让他应运而终。
殷商的根基深深植根于对天命的信仰,而成汤之所以能够取代夏桀建立新的王朝,正是因为雷神的庇护。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,这片土地上的王权与神权之争从未停止过。大祭司与人王的权力斗争,不时上演。而在商朝早期,商王往往要借助卜卦来决策,龟甲与兽骨的裂纹所预示的兆头,才是王朝决策的依据,而这种解读权力,却在大祭司手中。
为了掌控这些神秘力量,商王不断地设法削弱大祭司的影响力,努力将神权和王权合二为一。商汤也不例外,他的最终目标,便是将神权与王权兼收并蓄,统一于自己一人之手。
然而,随着商朝的日益强盛,神与王的矛盾逐渐加剧。帝乙时期,商朝陷入了管理困境,外部诸侯不断反叛。为了解决这一危机,帝乙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,他决定通过雷神的帮助来稳定权力。这时,闻太师便成为了帝乙的首选。
闻太师,手持雌雄双鞭,足踏墨麒麟,走路时气吞万里,风云变幻。他被誉为“雷祖”,在封神榜上,成为“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”,雷府的主神。作为截教金灵圣母的弟子,他的实力不可小觑,掌管着雷部,拥有着无可匹敌的雷霆之力。
而帝乙的选择,正是因为金灵圣母的推荐,她深知闻太师的独特能力,并告诉帝乙,闻仲一生的命运与绝龙岭紧密相连。绝龙岭,正是成汤与夏桀决战的地方,后来成为殷商的发源地,也是传说中雷神庇护的圣地。
因此,帝乙深知,只有闻太师,才能引领纣王走出困境,为殷商续写新的篇章。而闻太师的忠诚与威望,也让他成为了纣王最值得依赖的辅佐者。无论外界如何动荡,闻太师一直是纣王的支柱,三代商王都倚重他,而在纣王时期,他更是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然而,天命难违。尽管闻太师忠心耿耿,最终仍旧难逃厄运。当他在云中子手下丧命时,背后是元始天尊与阐教的深层布局。云中子炼制的九龙神火罩,不仅仅是要除掉闻太师,更是为了彻底断绝殷商的气运,彻底摧毁纣王的希望。
绝龙岭的真正含义,不仅仅是闻太师的死地,更是殷商命运的转折点。天道如此,殷商的气运,早已注定无法逆转。尽管闻太师竭尽全力,殷商最终仍未能摆脱命运的锁链。
发布于:天津市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